top of page

2025創意祭|藏與現:今年我們做了哪些新的嘗試?

文/陳保文


2025創意祭將於本月底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展開。這是一場由孩子與教育者共同創造的年度展覽,承載著微笑音符各校區、教學現場一整年的學習探索與創作紀錄。


今年,我們延續這樣的精神,但在策展架構上進行了三項新的嘗試:希望讓展覽本身更聚焦、更具公共性,也能延伸出更多值得被看見的對話。


一、首度設定創意祭年度主題|藏與現 Hide and Seek


2025創意祭|藏與現|Hide and Seek
2025創意祭|藏與現|Hide and Seek

過往的創意祭,除了2019年在芝山園校內舉辦的「創意祭——迷宮美學展」之外,我們沒有特別為創意祭定調一個主題,主要原因是創意祭展覽集結了各校一個學年度或一個學期的探索歷程,包括微笑音符幼兒園(芝山園、石牌園)、微笑音符托嬰中心、Smiley Rhythm Music and Languages 微笑音符音樂語文(仁愛教室的外語準備班、忠孝教室的STEAM美感科學探究課程),在一個整體主題(Overarching theme)的制定上有一定的難度。


但今年,我們有了不同的想法。我們從孩子們的探索過程、從我們大人自己的創作過程中,體認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論是透過探索或創作,那個我們強烈想要追尋的「結果」並不一定總是會馬上出現。有時候,它會在適當的時機自己浮現;而有時候,我們可能苦苦等不到它。


因此我們今年將創意祭主題定調為:【藏與現|Hide and Seek】,主要想強調在探索的過程中,尋找(Seeking)浮現(Revealing),有時候不是直接的因果關係,而當我們在尋找的意義自行浮現時,往往會是最深刻的理解。


二、首次舉辦「台灣瑞吉歐教育實踐座談會」


瑞吉歐導向美感探究師資培訓講座進行中
第五屆瑞吉歐導向美感探究師資培訓講座

過往的創意祭,我們也曾分享過我們前往義大利瑞吉歐研習的成果,但主要講者均來自微笑音符團隊,並且是比較單一方向的講座分享形式。


今年,我們決定以座談會(Symposium)的形式來擴大在台灣瑞吉歐教育實踐者的對話以及交流。講者除了微笑音符團隊之外,我們也邀請來自其他有相近理念的教育機構的老師擔任,一同參與這場對話。


座談會主題【等待浮現的教育|在尋找與看見之間,我們願意停留多久?】,呼應本次創意祭在探討的尋找和浮現之間的關係,但是我們從大人的角度出發,邀請家長、老師以及所有和孩子們互動的大人一起和我們思考:

當我們不催促孩子給出結果,當我們相信他們的能力,並願意等待浮現,會發生什麼?

三、邀請市長參與|將教育對話帶入公共領域


2024創意祭@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2024創意祭@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源自義大利瑞吉歐的教育模式,有來自瑞吉歐市政府強烈的支持,而瑞吉歐教育認為,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行動,但這並不是因為它支持某個政黨立場或倡導意識形態,而是因為它深刻地理解:

教育每天都在形塑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哪些聲音被聽見、哪些價值被維護。這些選擇,本質上就是政治性的。

每一次教師決定要教什麼、用什麼方式教、不教什麼、誰能發言、誰要被聽見——這些看似技術性的決定,背後其實都是價值的選擇。而這些價值選擇,正是政治的本質。並不是狹義的政黨政治,而是關於權力、價值、關係與未來的分配問題。


因此,今年的創意祭,我們將嘗試邀請市長來參與這一場對話,讓我們城市的管理者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更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和探索。


在台灣當代文化脈絡下,教育 x 政治這一個面向會有什麼樣的發展與可能性?

——我們能否用教育的角度,重新解構「政治」?


這當然完全是一個未知數,而這正好讓我們回歸到本屆創意祭的主題【藏與現|Hide and Seek】

——我們會努力追尋,即使,我們知道答案並不一定會立即浮現。






📍活動資訊

📌 延伸閱讀關鍵字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