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Jane Lee –《生之形:生物塑膠的花道探索》藝術工作坊
- Bao Wen Chen
- 3 days ago
- 3 min read

Jane Lee 是一位跨領域藝術家、教育者與材料探索者,工作與生活橫跨台北與多倫多。她畢業於加拿大 OCAD 藝術設計大學,主修雕塑與空間裝置藝術,副修材料藝術與設計,並擁有美國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平面設計證書。
過去三年來,Jane 投入於瑞吉歐理念啟發的教學現場,融合感官探索、美感遊戲與材料創新進行教學。她亦於 Smiley Rhythm 連續兩年參與《瑞吉歐導向美感師資培訓講座》之藝術工作坊設計與準備,設計適合各年齡層的「以過程為核心、重視動手實作」的藝術體驗。
她的創作實踐深深扎根於材料的觸感與詩意表現,背景橫跨雕塑、設計、活動製作與內容創作,並曾於多倫多與蒙特婁展出作品(包括《Metanoia》《With Matter》等)。她能流利使用英語與法語,亦可以中文溝通,為她的創作帶來多元文化與跨領域的視角。
在5月18日即將舉辦的《生之形:生物塑膠的花道探索》藝術工作坊中,Jane 將帶領參與者探索傳統花道與當代材料創新的交會點。透過自製生物塑膠,參與者將創作出雕塑性的植物構成作品,進而思索無常、轉化與生態美感。
她始終相信:材料是創作過程中的生命共同創作者,承載著製作、變化與回歸的故事。她的課程設計鼓勵深度參與、直覺探索,並透過永續實踐,重拾人與世界之間的驚奇與敬畏。
「材料是創作過程中的生命共同創作者。」
Jane 對創作與教育的思考
關於材料實踐(Material Intelligence)
我的創作探索材料的物理特質如何超越它們被賦予的文化與功能角色。我關注的是:一個物件的材料性——它作為「物」的本質——如何被提昇、重新想像。
我相信材料本身擁有某種智慧——一種內在邏輯或意志——存在於它的結構與外在美感之中。當我談到「材料智慧」(material intelligence)時,我指的是物質能夠提出自己的方向,主動參與創作的能力,而不是被動地被使用。
我的藝術實踐就是在研究這場對話。我看待材料表面,不只是精緻的完成面,而是一層「有語言的肌理」——它既可能誠實,也可能虛構,既可能有效,也可能令人誤解。
關於美感(Aesthetics)
美感不是裝飾。它是我們賦予感受的形狀,是我們為無法言說之物所提供的形式。
它承載著那些我們說不出口、也觸碰不到的情感。
關於創意教育(Creative Education)
教育對我而言,不是把孩子「填滿」,而是打開空間——
一個讓他們觀察、製作與好奇的空間。
關於材料遊戲(Material Play & Exploration)
嬰兒在有語言之前,就透過觸摸、抓握與感受材質來理解世界。
材料遊戲讓我們回到那種本能的好奇。
它是一種經驗——不預設功能與定義,只是單純與材料相遇。
比如說,一個塑膠瓶不只是「容器」;
它是光滑的、可壓的、半透明的、防水的、剪開時可能帶有銳利邊緣;
它可以儲存空氣、反射光線,也能在壓力與熱的作用下改變形狀。
當我們不再只看它的用途與包裝,創意就開始出現了。
材料成為一種語言——開放的、感官的、充滿可能性。
關於感官空間(Sensory Environments)
感官空間不是喧鬧的——它是層層疊加(multi-layered)的。
質地、溫度、光影,每一種都是通往注意力與情感的門。

歡迎參加 Jane Lee 藝術工作坊
《生之形:生物塑膠的花道探索|Living Form: A Bioplastic Ikebana Exploration》
📅 時間|2024 年 5 月 18 日(週日)14:00–17:00
📍 地點|微笑音符仁愛教室(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232號3樓)
🈶 語言|以中文為主,搭配英文內容與中文翻譯
💰 費用|2,500 元/人
🎓 師訓學員享有專屬優惠,請洽LINE小幫手
🔗 報名方式|請加 LINE:@977ehnen 並私訊「報名5/18藝術工作坊」
名額有限,歡迎每一位對教育、材料與創造力有熱情的大人一同加入這場藝術與思辨的旅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