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 Forms:創意花道——我們的第一場 MADE Studio 生物塑膠藝術工作坊
- Bao Wen Chen
- May 31
- 3 min read
Updated: Jun 1
文/Jane Lee 編輯/陳保文

在5月18日週日下午,我們的工作室(atelier)因好奇、勇氣與創造力而充滿生命力。即使已是兩週前的事了,我們現在仍沉浸在 《生之形:生物塑膠的花道探索|Living Form: A Bioplastic Ikebana Exploration》 的餘韻中——這是我們首次舉辦的生物塑膠藝術工作坊,一場柔和啟動的探索之旅,充滿觸感、慢節奏與專注創作的美好體驗。
雙手沾著明膠與甘油,眼睛細看材質的紋理、形狀與光線,我們一同探索「有生命」材料的可能性。每一件雕塑作品都訴說著一段故事,在花道的有機優雅與手工生物塑膠的可塑性與驚喜之間找到平衡。
只要願意傾聽,材料會用自己的語言說話
有位參與者撕裂她的生物塑膠碎片,並將它們壓貼在她所彩繪的花瓶上——本能地與材料對話。在創作過程中,她發現這些生物塑膠看起來像玻璃,於是選擇打造一只花瓶,而非插花。接著,一個安靜的驚喜發生了:尚未完全成型的生物塑膠吸收了瓶身上的顏料,在表面留下了細緻的黑色印痕。這提醒我們,只要願意傾聽,材料會用自己的語言說話。
昨天還像水,今天就開成一朵花

由於工作坊結束時,生物塑膠尚未完全乾燥,學員們將製作物帶回家繼續創作。其中學員Ella跟我們分享:
昨天帶回來的生物塑膠真的好神奇,今天就乾了,並且更好塑型,雖然無法加在昨天的花盆上,但以後有機會還會繼續嘗試各種的創作方式,非常感謝老師們的分享跟引導,讓我認識了這麼棒的素材,期待下次的工作坊!
他的感想,精準的描述了生物塑膠在短時間內從液體轉換到固體的特性,放在這次工作坊主題《生之形:生物塑膠的花道探索》的框架下,彷彿在說這是一個從「水」變成「花」的過程,這個充滿詩意的詮釋令人感到特別的興奮!
原來,答案可以從自己找起

另一位學員昱如跟我們分享這是她第一次以這樣自由開放的方式進行創作。起初對於沒有明確指引感到不習慣,但也正因如此,她開始練習回到自己、探索材料,並重新連結創作與真實經驗的關係。對她而言,這是一段打破框架、喚回創造感的珍貴歷程。她說:
練習回歸到自己身上,練習探索材料,連結到真實的體驗,都是珍貴的經歷。
生物塑膠藝術工作坊,開啟與材料對話的旅程

在這場以生物塑膠為媒材的藝術工作坊中,我們體會到它的目的,不在於教會一種技術,而是開啟一段與材料、感知與自身經驗對話的旅程。當參與者將明膠與甘油混合、觀察乾燥變化、回應不預期的形變,他們不只是「製作」,而是在傾聽材料如何說話,並用創作回應。
這樣的歷程,讓藝術不再是結果導向的產出,而是一種讓思緒流動、感知被喚醒、內在語言浮現的教育性經驗。
我們衷心感謝所有參與者——你們帶著開放的心、遊戲的精神與對未知的好奇前來,與我們一同擁抱材料的實驗與探索。
我們如此在乎材料——它們的觸感、它們的動態,以及它們如何將我們彼此連結。感謝你們讓我們把這份在乎與你們分享。
敬請期待——這只是個開始!
Comments